排序方式:
试题类型:
维度分类:
关 键 字:
题目 选项及答案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中,“接地线”是如何定义的?
连接设备金属结构和接地体的金属导体(包括连接螺栓)
某施工现场,电工张某将临时用电电缆直接拖放在地面通道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电缆被叉车碾压导致绝缘破损,引发短路跳闸。请指出该临时用电敷设中的违规行为,并说明正确做法及依据款。
(1)违规行为: 1)电缆未架空或埋地敷设,直接暴露在地面; 2)未设置防机械损伤措施(如穿钢管、加防护槽); 3)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2)正确做法: 1)电缆应架空或埋地敷设,穿越通道时需穿钢管防护; 2)设置“小心电缆”警示牌; 3)定期检查电缆绝缘状况。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 首先判断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2) 是否昏迷、呼吸正常是否正常 (3) 呼救与摆放体位确定昏迷立即呼救 (4) 摆放仰卧体位,解开上衣 (5) 开始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6)开放气道 (7)口对口人工呼吸 (8) 如果现场有AED必需尽快实施电除颤
根据安规,停电作业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报告工作许可人,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作业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报告工作许可人,报告的内容如下:工作负责人姓名,该线路上某处(说明起止杆塔号、分支线名称等)作业已经完工,线路改动情况,作业地点所挂的工作接地线已全部拆除,杆塔和线路上已无遗留物,作业人员已全部撤离。
根据安规,安全帽有哪些要求?
a) 永久标识和产品说明等标识清晰完整,安全帽的帽壳、帽衬(帽箍、吸汗带、缓冲垫及衬带)、帽箍扣、下颏带等组件完好无缺失。 b) 帽壳内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划痕、裂缝和孔洞,无灼伤、冲击痕迹。 c) 帽衬与帽壳联接牢固,后箍、锁紧卡等开闭调节灵活,卡位牢固。 d) 使用期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起计算;塑料和纸胶帽不得超过2年半;玻璃钢(维纶钢)橡胶帽不超过3年半。使用期满后,要进行抽查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抽检时,每批从最严酷使用场合中抽取,每项试验试样不少于2顶,以后每年抽检一次,有1顶不合格则该批安全帽报废。 e) 任何人员进入生产、施工现场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针对不同的生产场所,根据安全帽产品说明选择适用的安全帽。 f) 安全帽戴好后,应将帽箍扣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锁紧下颚带,防止作业中前倾后仰或其他原因造成滑落。 g) 受过一次强冲击或做过试验的安全帽不能继续使用,应予以报废。
根据安规,接地线有哪些要求?
a) 接地线应用多股软铜线,截面不得小于25mm2。接地线应有透明外护层,护层厚度大于1mm。 b) 接地线的两端线夹应保证接地线与导体和接地装置接触良好、拆装方便。 c) 个人保安线仅作为预防感应电使用,不得以此代替工作接地线。个人保安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16mm2的多股软铜线。个人保安线由作业人员负责自行装、拆。 d) 接地线有绞线断股、护套严重破损以及夹具断裂松动等缺陷时不得使用。
根据安规,挂拆工作接地线应遵守哪些规定?
验明线路确无电压后,作业人员应按照工作票上接地线布置的要求,立即挂工作接地线。凡有可能送电到作业地段内线路的分支线也应挂工作接地线。 b) 同杆塔架设有多层电力线时,应先挂低压、后挂高压、先挂下层、后挂上层。工作负责人应检查确认所有工作接地线均已挂设完成后方可开始作业。 c) 若有感应电压反映在停电线路上时,应在作业范围内加挂工作接地线。在拆除工作接地线时,应防止感应电触电。 d) 在绝缘架空地线上作业时,应先将该架空地线接地。 e) 挂工作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或地线端。接地线连接应可靠,不得缠绕。拆除时的顺序与此相反。 f) 装、拆工作接地线导体端时,作业人员均应使用绝缘棒或绝缘绳,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
简述焊接作业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管理要求。
1)氧气瓶与乙炔瓶应保持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2)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 3)乙炔瓶必须直立使用; 4)气瓶应设置防震圈,夏季避免阳光直射; 5)气瓶阀门不得沾油污。
列举焊工个人防护装备至少5项,并说明其作用。
1)焊接面罩:防护电弧光辐射; 2)阻燃工作服:防止飞溅物引燃衣物; 3)绝缘鞋:防止触电; 4)防护手套:防止烫伤和机械伤害; 5)防尘口罩:防止吸入焊接烟尘; 6)防护眼镜:防止飞溅物伤眼; 7)安全帽:防止头部伤害。
说明焊接工艺评定应包括的主要试验项目。
1)外观检查; 2)无损检测(RT或UT); 3)力学性能试验(拉伸、弯曲、冲击等); 4)宏观金相检验; 5)硬度测试; 6)化学成分分析(必要时)。
分析影响低合金高强钢预热温度的主要因素。
1)钢材厚度:厚度越大,预热温度越高; 2)碳当量:碳当量越高,预热温度越高;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低,预热温度越高; 4)焊接方法:不同焊接方法预热温度要求不同; 5)接头拘束度:拘束度大时应提高预热温度。
说明焊缝返修的主要程序和要求。
1)缺陷定位:通过无损检测确定缺陷位置; 2)缺陷清除:采用机械方法彻底清除缺陷; 3)制定返修工艺:经焊接责任工程师批准; 4)返修焊接:由合格焊工按工艺执行; 5)检测验收:重新进行无损检测; 6)记录:详细记录返修情况; 7)同一部位返修不得超过2次。
列举焊接作业前应进行的安全检查项目(至少5项)
1)检查焊接设备接地是否可靠; 2)检查电缆绝缘是否完好; 3)检查气瓶压力表、减压阀是否正常; 4)检查工作场所消防设施是否完备; 5)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效; 6)检查通风设施是否正常; 7)检查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脚手架拆除作业的预控措施?
(1)脚手架拆除前,必须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否则严禁拆除模板支撑架;并对脚手架作全面检查,清除剩余材料、工器具及杂物。 (2)脚手架拆除前,应综合考虑周围的安全因素,包括架空线路、外脚手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缆风绳、连墙件、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先拆除。地面应设安全围栏和安全标志牌,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3)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设置安全围栏确定警戒区域、挂好警示标志并指定监护人加强警戒。高处作业人员脚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带并保持高挂低用,按规定自上而下顺序(后装先拆,先装后拆),先拆横杆,后拆立杆,逐步往下拆除;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严禁将脚手架整体推倒;架材有专人传递,不得抛扔,并及时清理出现场。 (4)在拆除作业过程中,承担具体任务的人员调换时,要将拆除情况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 (5)脚手架如需部分保留时,对保留部分要先加固,并采取其它专项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 (6)六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及霜雪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停止拆除作业。
保证作业现场安全的组织措施?
(1)作业风险识别、评估、预控; (2)施工作业票; (3)作业开工; (4)作业监护; (5)作业间断、转移、终结
当前第2023/2047页,共有30698条记录